當人類利用CCD、EMCCD、sCMOS等多種高靈敏光電成像技術向微觀、弱光科學成像發起挑戰的時候,模擬世界里的不安分因素----“噪聲”漸漸成為人們前進的巨大障礙。
如何將光子信號從噪聲中提取出來,開發出具有卓越信號噪聲比的科學相機一直是整個科學界津津樂道的話題。
2017年11月9日,鑫圖光電正式對外宣布,已成功創造出一款超級信噪比科學相機Dhyana 400BSI。
實驗數據解析超級信噪比的現實意義
在目前火熱的超高分辨率顯微成像研究中,打破分辨率極限是核心問題。我們采用分光比為1:1的STORM超高分辨率成像系統做了一組生物樣品的比較試驗,曝光時間為10毫秒,分別采集10000張圖像重建,進行半峰寬(分辨率極限)的統計分析。

? ? ?圖(a)和(b)為采用Dhyana400BSI得到的超分辨結果;
? ? ?圖(c)和(d)為典型的82%QE的第三代sCMOS相機得到的超分辨結果;
半高全寬(FWHM)越小,表示分辨率越高。從圖中可以看出,在STORM超分辨成像中,Dhyana400BSI分辨率達到了40納米,而第三代sCMOS相機只能達到47納米分辨率。
Dhyana400BSI將STORM超高分辨率顯微鏡的分辨能力推進了7納米!因此,400BSI更優的信噪比就能大幅提升弱光信號的定位精度和分辨力水平。
超級信噪比是如何實現的?
就Dhyana400BSI相機為何能實現超級信噪比的問題,鑫圖科學相機事業部產品經理趙澤宇博士透露:“我們采用三種創新的核心技術。首先,由鑫圖率先引入的背照式sCMOS技術創造了95%量子效率,使光子到電子的效率轉較前一代產品提升了15%;其次,我們找到了sCMOS芯片內源性的噪聲的相關雙采樣辦法,將讀出噪聲水平下降了30%;更重要的是,對嚴謹的科學成像,我們并未采用會引入量化噪聲的2D降噪算法,而是創新地通過一系列信號增強算法將信號強度提升了75%。三種創新技術的結合,就誕生了具有“超級信噪比”的Dhyana 400BSI(簡稱400BSI)。
下圖為微球熒光成像的實驗和數據結果,顯示了通過創新的信號增強算法,在不引入量化噪聲情況下,信噪比就獲得了75%的提升。

福州鑫圖光電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從事sCMOS相機開發的公司,Dhyana系列是中國開發的為數不多的世界領先科技之一, 在生命科學、化學實驗室、空間物理、天文觀測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此次發布的 400BSI,集合了鑫圖近年來在sCMOS技術開發上的眾多優秀成果,在靈敏度、分辨率和速度等三個核心指標上均實現了對現有背照式sCMOS科學相機的全面超越,將全面助力中國前沿科學研究不斷發展進步!